close


In the Sweet Bye and Bye(到那日,樂無比)-贊慕福地歌、傳教士和奴隸、甜蜜變奏曲、秋柳


您所欣賞的影片是美國知名鄉村女歌手Loretta Lynn 演唱的讚美詩In The Sweet Bye And Bye(到那日,樂無 比)


到那日,樂無比-讚嘆天堂重逢的喜樂


In The Sweet Bye And Bye這首歌寫於1867年由山佛‧菲爾摩‧班尼特(Sanford Fillmore Bennett)作詞,約瑟夫‧菲爾布利克‧韋伯斯特(Joseph Philbrick Webster)作曲。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曾任志願兵少尉的班尼特解甲回鄉,他在威斯康辛州的埃爾克宏(Elkhorn)開了間藥房(後來習醫懸壺),他的好友韋伯斯特如同許多音樂家一樣具有多愁善感的個性,且偶而會被沮喪所困,只看見生命萬物的黑暗面。班尼特深切了解韋伯斯特的特質,只要瞧一眼即可知他是否陷入憂鬱,更重要的是班尼特發現療癒激勵韋伯斯特的妙方就是要他去寫一首新歌。


根據班尼特的回憶,有一天韋伯斯特來到了我的藥房,他逕自朝壁爐走去,背對著我不發一語。我坐在辦公桌前望著他說:「韋伯斯特,怎麼啦?」他回答「沒事了,過一會就會好轉的。(It’s no mat­ter,it will be all right by and by.)」霎時,班尼特的腦海靈光乍現,激盪著聖詠般的詞藻,於是脫口而出:「好時光會慢慢就來到“The Sweet By and By”,我們就來寫這首讚美詩吧!」韋伯斯特淡淡的回答:「也許可以吧?」班尼特轉身回位,振筆疾書寫下讚美詩的歌詞交給韋伯斯特,韋伯斯特讀著歌詞眼中散發光芒,隨即走到桌邊記下音符,拿起小提琴奏出旋律,然後寫出和聲。班尼特說:「從我提筆寫下歌詞到與韋伯斯特及兩位友人大聲唱出這首讚美詩,前後不過半小時光景。」一首偉大,傳唱不輟,不斷遭翻唱及改編的讚美詩In the Sweet Bye and Bye,於焉誕生。


In the Sweet Bye and Bye (By and By)這首福音詩歌也常用在葬禮時,原載於1945415日【光化日報】的張愛玲小品文「天地人」其中第三節就提到:


「大出喪的音樂隊,不知為甚麽總吹打著有一支調子叫做【甜蜜的再會】(Sweet Bye, Bye)。這亡人該是怎樣討厭的一個人呢——和他道別,是最甜蜜的事情。」


才女張愛玲將這句In the Sweet Bye and Bye誤會為「甜蜜的再會」,才會產生上述的質疑,其實Bye and Bye等同By and By,不是再會,而是指過一會兒,慢慢的之意。那麼In the Sweet Bye and Bye這句話究竟要怎麼翻譯呢?新編讚美詩第375首則根據該首歌詞整體意境,將該首歌名定為「贊慕福地歌」,也有人譯為「同聚美地」,都是改譯而非直譯。若直譯為「好時光會慢慢就來到」,又太冗長且缺乏榮歸天堂的喜樂。倒是「贊慕福地歌」歌詞本文中將In the Sweet Bye and Bye譯為「到那日,樂無比」,完整表達語意並點出榮歸天堂的喜樂,應是最貼切的譯筆。不過遺憾的是,仍查不出是哪一位高人翻譯的。以下是這首讚美詩的中英對照。


In The Sweet Bye And Bye贊慕福地歌
/Sanford Fillmore Bennett 曲/Joseph Philbrick Webster 譯者不詳
There's a land that is fairer than day, 有一地比白日更光彩,
And by faith we can see it afar,
雖遙遠我因信望得見,
For the father waits over the way,
我天父在那地常等待,
To prepare us a dwelling place there.
已為我備安宅于裡邊。

In the sweet by and by,
到那日,樂無比,
We shall meet on that beautiful shore,
同眾聖得聚會在福地。
In the sweet by and by,
到那日,樂無比,
We shall meet on that beautiful shore.
同眾聖得聚會在福地。

We shall sing on that beautiful shore
我必隨眾聖徒到福地,
The melodious songs of the blessed,
聲和諧歌新詩稱揚主,
And our spirits shall sorrow no more,
心快樂得永遠的生命,
Not a sigh for the blessing of rest.
再無懼也無憂更無苦。

In the sweet by and by,
到那日,樂無比,
We shall meet on that beautiful shore,
同眾聖得聚會在福地。
In the sweet by and by,
到那日,樂無比,
We shall meet on that beautiful shore.
同眾聖得聚會在福地。

To our bountiful father above,
我聖父在高天何慈愛,
We will offer our tribute of praise
將至尊獨生子降世間,
For the glorious gift of his love
開福源一直流至萬代,
And the blessings that hallow our days.
我終身要讚美主恩典。

In the sweet by and by,
到那日,樂無比,
We shall meet on that beautiful shore,
同眾聖得聚會在福地。
In the sweet by and by,
到那日,樂無比,
We shall meet on that beautiful shore.
同眾聖得聚會在福地。



In The Sweet Bye And Bye Johnny Cash ←點選試聽
在一把吉他的伴奏下,強尼凱許以低沉沙啞歌聲,娓娓道出老人感受天國將至,共聚福地的盼望與些許滄桑。

In The Sweet Bye And Bye
贊慕福地歌
由知名聖樂家馬革順教授指揮,上海基督教聖歌團獻唱


同聚美地Sweet Bye and Bye(上)--SWKi 粵語版歌曲解說


傳教士與奴隸(The Preacher and the S1ave)-抗議歌謠的經典之作


1910年美國工人喬‧希爾(Joe Hill,1862-1915)加入左派激進的世界產業工人聯合會,隔年他就以諷刺模仿詩文(parody)的手法改編救世軍(Salvation Army)廣泛傳唱的聖歌-贊慕福地歌(In The Sweet Bye And Bye)之歌詞,套用原曲而完成傳教士與奴隸(The Preacher and the S1ave)這首歌,其歌詞內容則是和贊慕福地歌完全針鋒相對的,被奉為抗議歌曲的經典之作。
當時美國基督教的救世軍常在街頭宣教,世界產聯的工人則在對街站在肥皂箱上大聲演說,當救世軍的樂隊奏起贊慕福地歌時,世界產聯的工人亦高唱傳教士與奴隸互相抗衡,號召工人們團結起來和資本家鬥爭。19141月希爾因被指控犯有謀殺罪被捕入獄,另有一說指出他是因為寫了傳教士與奴隸這首歌詞,觸怒衛道之士而被羅織入獄,歷經近二年的訴訟仍於191511月被槍決。


陳信行在〈隨風而逝從何而來?〉一文中對此曲背景有相當深入的剖析:「關於前後兩代的普世與鄉土氣味的差異一直是個有趣的議題。一個解釋是來自兩代工人社會生活形態的不同。世界產業工人聯合會(IWW)的新移民工人們尤其是散居在大西部的鐵路、礦場與林場逐工資而居的移民工人生活中唯一的音樂來自救世軍的傳道人。在每個工人社區的破宿舍、爛酒館和泥巴路旁邊,是上流人捐助的靈恩派牧師拯救靈魂的最佳場域。他們用激情的證道詞和歌曲不斷地傳第一個訊息:福報在天上,不要爭工資、勞動條件,不要參加工會,要認命。Joe Hill 為此『劫用』了一首聖詩來諷刺這種宿命觀。」


傳教士與奴隸這首歌另有別名,例如有人以其開頭的第一句"Long-Haired Preachers"做為歌名,也有人以歌詞中的經典名句"Pie in the Sky"做為歌名。其實喬‧希爾在這首歌最後的呼籲正是對不事勞動的剝削者作出最經典的譏諷:「全世界工人們團結起來,當奪回我們以血汗生產的財富那一天,我們可以教訓那些寄生蟲,先得學會怎麼砍柴勞動才能吃飯。」



傳教士與奴隸(The Preacher and the S1ave) /希爾(Joe Hill)


Long-haired preachers come out every night 傳教士夜夜來來佈道,
Try to tell you what's wrong and what's right
告訴你啥是壞啥是好;
But when asked how 'bout something to eat
你若問為何會餓肚皮,
They will answer with voices so sweet
他就會好聲氣回答你:


CHORUS:
You will eat, bye and bye
到時候你一定會吃飽,


In that glorious land above the sky 天堂裡有得是熱麵包;
Work and pray, live on hay
先幹活並祈禱睡稻草,
You'll get pie in the sky when you die
死去時天堂裏有派撈。


The starvation army they play 挨餓軍上街頭來傳教,
They sing and they clap and they pray
唱聖歌拍拍手又祈禱;
'Till they get all your coin on the drum
敲洋鼓盡掏空你腰包,
Then they'll tell you when you're on the bum
再而罵你是個窮赤佬。


Holy Rollers and jumpers come out 奉獻箱滾過來跳又跳,
They holler, they jump and they shout
他們都大聲喊尖聲叫;
Give your money to Jesus they say
他們說快捐錢給耶穌
He will cure all diseases today
他會把一切病全根除
If you fight hard for children and wife
假如為妻兒來苦抗爭
Try to get something good in this life
你今生盡全力要翻身
You're a sinner and bad man, they tell
他們說你使壞罪有餘,
When you die you will sure go to hell
死去後肯定會下地獄。


Workingmen of all countries, unite 全世界工人們團結起,


Side by side we for freedom will fight 為自由肩倂肩戰到底;
When the world and its wealth we have gained
當世界與財富奪到手,
To the grafters we'll sing this refrain
騙子們請聽我歌一首:


FINAL CHORUS:
You will eat, bye and bye
到時候你一定會吃飽,
When you've learned how to cook and to fry
只要你學會了去烹炒;
Chop some wood, 'twill do you good
直到你學會了去砍柴,
And you'll eat in the sweet bye and bye
你才能嚐得到好味道。


※傳教士與奴隸的中譯係筆者綜合「喬‧希爾-傳教士與奴隸」一文及學堂樂歌考源279頁的譯詞以每一行九個字並加以潤飾韻腳而成。


請聽 The Preacher and the Slave youtube上的吉他彈唱


從聖樂跨界到古典-甜蜜變奏曲


In the Sweet Bye and Bye後來被收錄編印在主日學歌集中,不久兒童就在街歌唱。 1873年,梅恩(Hubert P. Main, 1839-1925)將它改編,配上鋼琴伴奏,這歌才開始流行。後來,史第爾(Walter Crittenden Stier)將之改編成一首鋼琴變奏曲,稱為甜蜜變奏曲(Sweet bye and bye – variations),是廿世紀初最受歡迎的聖詩鋼琴變奏曲。史第爾由In the Sweet Bye and Bye的旋律發展出這首鋼琴變奏曲,整曲分為五段,時而舒緩悅耳,時而激昂振奮,讓您感受期待新天地的來臨,大家同聚這美地,多麼美好的盼望。
古典版:同聚美地 Sweet Bye and Bye(下)--SWKi 鋼琴演奏
youtube上有許多
Sweet bye and bye的鋼琴演奏影片,這位香港鋼琴老師SWKi女士的演奏是其中最好的版本。

福音歌曲與爵士的交錯-沉重又狂放的行進曲

爵士樂約在十九世紀就已經略具雛形,早期並無完整的形式與風格。在20世紀初期的美國爵士樂開始成長發展。20世紀初期在美國南方紐奧良,由一些退伍的軍樂隊員所演變成的街頭樂隊,可算是最早的爵士樂。巧合的是In the Sweet Bye and Bye的作詞者班尼特正是一名南北戰爭後解甲歸田的退役少尉,加以早期爵士樂除了新創作品外,多會借用其他樂種的曲目(repertory),在原來的主調裡自由揮灑、即興演繹。在這種背景下In the Sweet Bye and Bye會從福音詩歌變身為爵士名曲,也就不足為奇了。
In Sweet Bye and Bye
的意境及優美旋律也讓此曲成為喪禮樂隊必備曲目,但隨著爵士即興元素的加入,樂曲也從西梭米葬儀樂隊緩慢沉重的送葬節拍,演變成為紐奧良銅管樂隊街頭遊行時的喧鬧狂放風格。
爵士版:
Phil Mason's N. O. All-Stars "In The Sweet Bye And Bye"


Sammy Rimington In The Sweet Bye And Bye


以上兩個版本均為管樂器配上斑鳩琴


Magnolia Brass Band - "In The Sweet Bye and Bye"
這個版本是The Magnolia Brass Band2006421日於紐奧良法國區音樂節French Quarter Festival 開幕遊行的演出影片。


西梭米葬儀樂隊版:


Olympia Brass Band: In The Sweet Bye And Bye 試聽 Reinhören


選自Dead & Gone/Trauermärsche: Musik: Various (Funeral Marches)


福音詩歌漂洋過海成「秋柳」


1912年出版的重編學校唱歌第二集中,有一首由沈心工填詞的「客來」,這是最早借用In the Sweet Bye and Bye的曲調填詞的中文歌曲,可惜這首歌後來並未廣為傳唱。反而是這首由弘一法師李叔同根據In the Sweet Bye and Bye的曲調填詞而成的「秋柳」,從民國初年一直傳唱到六十年左右。秋柳就如同李大師另一首名作送別一樣,是中、小學生耳熟能詳的歌曲之一。在1927年豐子愷所編的《中文名歌五十曲》、1929年裘夢痕編的《中等學校唱歌》以及1931年翁之琴編的《小歌曲》中都曾收錄秋柳一曲。而在1958年豐子愷所編的《李叔同歌曲集》中,則收錄了李大師所編創的大部份歌曲。
李叔同以秋天堤岸邊柳樹落葉飄的景色,象徵人一旦年老體衰,回首往昔,景物已非,發展出和原曲In the Sweet Bye and Bye全然不同的意境。這是由於李大師擁有中國古典文學的底蘊又具備西方音樂的素養,所以其填詞之歌曲在歌詞意境,曲調配置,均特別注意四聲音調的音韻與節奏,藉此使得詞曲能緊密結合。李大師這種中西合璧的特色,對當時中國音樂的創作與發展起了一定的帶頭作用。


秋柳 (合唱版)點選試聽 /李叔同 /J. P. Webster


∣32•1•- -1•∣33•5•∣2- -1•
柳 到 秋 天 葉 亂 飄。 葉 落 盡 只 剩 得 細 枝 條。 想 當

∣32•1•
- -1•∣32•2 1•∣1- - 3•
日 綠 蔭 蔭 春 光 好。 今 日 里 冷 清 清 秋 色 老。 風 淒

∣5- -5•∣2- -2•∣44•3•∣3- -1•∣5- -
3•
雨 淒 君 不 見 眼 前 景 已 全 非。 眼 前 已 全

∣1- -
2 ∣1- - -∣
一 思 量 一 回 首 不 勝 悲。

秋柳 (古箏版) 點選試聽


動念抉擇-痛苦或快樂的人生終曲?


小時後唱秋柳心中所想盡是美麗秋天景色,無法體會馬齒徒增究竟是怎麼回事?年紀漸長,才發現此歌越唱越覺悲涼,晦澀。在經歷至親好友辭世的傷痛後,對於這種夕陽西下,時不我予的感受益發濃重且揮之不去。然而人生痛苦快樂何其多,我們儘可以沉淪在「秋柳」之人事已非的不勝愁緒中,或如同In the Sweet Bye and Bye中溫順期待天國福報,或選擇如喬‧希爾一般起而奮鬥抗爭,在現世中尋找自己的那塊福地。不管怎樣,至少我會在葬儀樂隊奏起In the Sweet Bye and Bye這首人生終曲前,預囑轉知樂隊領班在奏完慢板行進的送葬樂章時,請再以紐奧良喧鬧狂放風格演奏一段In the Sweet Bye and Bye的即興篇章…..It’s no mat­ter,it will be all right by and by.


參考資料:


錢仁康,《學堂樂歌考源》(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278-281


The Music of Joseph Philbrick Webster (1819-1875)


In The Sweet By And By http://www.cyberhymnal.org/htm/i/n/t/intsbab.htm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405111000285


上海基督教聖歌團


http://www.chinahexie.org/Article_Show.asp?ArticleID=5238


聖歌詞庫-400首


http://www.5aisb.com/bbs/dispbbs.asp?boardID=41&ID=2052&page=6


古今聖詩漫談–顧明明編撰

http://www.mbcsfv.org/chinese/library/hymncampanions/194.html


鼓動福音 http://www.drumnet.idv.tw/index3.htm


紐奧良法國區音樂節French Quarter Festival



弘一大師網路專輯 http://www.bfnn.org/hungyi/music.htm


要了解喬希爾( Joe Hill)的生平請至


Sounds and Fury: 抗議歌手的永恆典型:Joe Hill - yam天空部落 張鐵志


URL 智邦生活館@知識網【〈隨風而逝〉從何而來?() - 南方電子報】陳信行


URL 智邦生活館@知識網【〈隨風而逝〉從何而來?() - 南方電子報】陳信行


希爾-傳教士與奴隸http://usinfo.org/chinese_cd/AmReader/BIG5/p516.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jango11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