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唸歌2-人間國寶,遊唱詩人楊秀卿
您欣賞的第一段影片是楊秀卿為宏觀電視錄製專題時以勸世歌調所做的即興編詞壇唱,第二部則是片是楊秀卿彈唱的〈周成過台灣〉。
她不曾受過正規的教育,卻能七步成詩,編唱出逐句押韻的歌詞,她失明瘸腳卻能「不看」歌本唱遍全台。她的個性豁達開朗,從不自艾自憐怨天尤人。她堅強、樂觀,讓世界充滿陽光和希望。一九八九年楊秀卿榮獲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約自1980年代以來,學術界涉入傳統音樂的調查研究之後,接觸到的七字歌說唱藝人,已經只剩下楊秀卿一人。
『裝文裝武我自己,好像一台大戲』,『口白歌仔』中的「唱」與「說」藝術,在楊秀卿的口中,轉換自如。失明的楊秀卿,她的唸歌吸取了戲曲的唱唸精華,她靠著敏銳聽覺聽來的男女老幼音色,極盡模仿能事,可以把故事人物的身份、年齡、情緒、語氣,統統呈現在她的聲音表情上,如〈雪梅教子〉中,她將商路—孩子的任性、雪梅—女性的自尊、公公—老人的慈祥模 仿得唯妙唯肖;又如〈孟麗君〉、〈孟姜女〉裡的好色昏君、〈周成過台灣〉裡的負心漢與 惡毒婆、〈山伯英台〉裡的詼諧人物四九,都被她表演得如見其人。
說唱藝術生在民間、長在民間,歷史悠久,早期台灣傳統說唱,不是「只說不唱」的講古, 就是「只唱不說」、或「似吟似唱」的唸歌,能做到韻散間用、說唱並重的說唱藝人,唯有 盲人談唱藝師楊秀卿。
楊 秀卿每次邀請參與表演,只要告知活動主題,她就可以自編、自彈、自唱即興演出,她的 唸歌曲調豐富,變化多樣,且能就不同的角色變換音調,摹擬不同聲音、情境,淋漓盡致地 詮釋故事情節,楊秀卿唸歌的歌詞生動俚俗,沒有咬文嚼字,也不會將華語硬拗成台語,清 晰流利地展現台語韻味之美,令人嘆為「聽」止。
楊秀卿 眼盲腳瘸,從小被賣唱家庭收養,十三歲開始賣唱生涯,遊走於茶館、廟埕、公園、 賣唱維生,曾經浪跡天涯跑江湖賣膏藥;也曾灌錄唸歌錄音帶在全國各地電台播放。楊秀卿 沒受過正規的教育,卻能七步成詩,編唱出逐句押韻的歌詞,她失明瘸腳卻能「不看」歌本 唱遍全台。她的個性豁達開朗,從不自艾自憐怨天尤人。她堅強、樂觀,讓世界充滿陽光和 希望。1989年楊秀卿榮獲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她更致力台灣說唱的傳承與公益活動 ,今年(2009年)獲行政院文建會選定為「國家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二十年來楊秀卿 不計辛勞傳授弟子,她以殘缺的軀體,肩負起傳承唸歌藝術的使命。
楊秀卿為台灣的說唱藝術唱出美麗的樂章,也唱出自己生命的組曲。楊秀卿不只是藝人,也 是民間詩人,更是台灣女性的典範。
參考連結:
呂柳仙佮邱鳳英一站勸世歌个比較@ 潘科元台語文網誌:: Xuite日誌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臺灣音樂中心- 台灣的音樂/ 2- 漢族音樂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