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望雨之大稻埕進行曲
大稻埕進行曲
作詞:王友輝 作曲/編曲:冉天豪 演唱:四月望雨演員
波麗露啊山水亭,自由的思想尚時興,
文學歌謠美術和電影,無論啥麼,阮是攏莫驚。
攏莫驚,攏莫驚,文明的腳步踏乎定,
汝是台北城外,繁華世界的現代大稻埕。
二十世紀向前行,文明走入台北城,
美麗花都的形影,要和東京拼輸贏!
《大稻埕進行曲》是鄧雨賢投身台語歌謠創作的第一部曲,可惜曲譜、錄音已經失傳了,七十年後的冉天豪補寫一首,由王友輝寫詞。揮別台式酸溜溜的悲情,這首歌呈現被遺忘,卻超勇猛的台式文藝精神,用在四月望雨音樂劇中。
引自:http://aprilrain.allmusic-mag.net/down.htm
鄧雨賢簡介1:引自中央廣播電台 台灣小百科
鄧雨賢,1906年7月21日出生於大溪郡龍潭庄,是現今桃園縣龍潭鄉的客家人。鄧雨賢出身書香門第。三歲舉家北上後,開始接觸閩南語,但他仍以客家話為母語,直到1914年進入艋舺公學校就讀,和同學的交談中漸漸使用流利的閩南語。1920年鄧雨賢以十五歲之齡考進台北師範學校,畢業之後被派到大稻埕日新公學校執教,任教三年後,隻身赴日,進入東京一家歌謠學校研習作曲理論。在第一首電影宣傳歌曲風靡全台後,引起一些唱片公司老闆的投資興趣,於是廣求人才,準備開發市場,而1932 年27歲的鄧雨賢因為替文聲唱片寫了一曲「大稻埕進行曲」而初露頭角,這也引起了古倫美亞唱片會社的注意。
古倫美亞唱片會社的文藝部部長陳君玉很賞識「大稻埕進行曲」,認定鄧雨賢將是開拓閩南語歌謠旋律園地的不二人選,於是遊說鄧雨賢進入古倫美亞擔任作曲專員;而第一年鄧雨賢便以「望春風」等曲躍登作曲翹楚,數年後以滿面春風等曲贏得最受歡迎流行歌曲家寶座,與蘇桐、姚讚福、邱再福並稱當代流行歌壇作曲四大金剛。「雨夜花」、「月夜愁」、「跳舞時代」等都是他的作品。
1937年日本強制推行新台灣音樂,規定台灣的曲調需用日語歌詞演唱,鄧雨賢的「望春風」也被更改為日本詞,他也因為皇民化而更名改姓。1937年他辭去古倫美亞唱片公司的工作,1940年為了逃避空襲,舉家疏散到新竹芎林庄鹿寮坑,重拾放棄多年的教鞭,和妻子共同任教於芎林公學校,1944年6月11日不幸以肺病和心臟併發症逝世於芎林。
http://www.rti.org.tw/big5/taiwan-encyc/060110.aspx
鄧雨賢簡介2:引自http://www.nc.hcc.edu.tw/country/CL/2-3.htm
鄧雨賢(1906-1944年) 明治三十九年七月二十一日生,民國三十三年六月十一日卒,享年三十九歲。
先生雖出生於桃園大溪郡龍潭庄,但晚年返回芎林定居,與妻鍾有妹老師共同服務於芎林國小,且先生之曾祖就是創設「文林社」(即文林閣),啟迪芎林民塞的大儒鄧兆熊,其與芎林之關係由此可知。先生自幼多承庭訓,嚴謹勤奮,好學不倦,特別是對音樂創作不僅十分執著,而且才華洋溢,堪稱日治時代台灣地方作曲家中的奇葩。
先生早年畢業於台北師範,任教台北日新公學校。昭和四年(1929年)辭去教職,赴日本東京一家歌謠學院進修。昭和六年,出任台中地方法院雇員(通譯官)。次年六月辭職,創作「大稻埕進行曲」,投效流行歌壇。昭和八年(1933年)七月,進入哥倫比亞唱片公司,擔任作曲專員與訓練歌手,「望春風」、「月夜愁」、「老青春」「橋上美人」等民謠曲子,即為當年作品。翌年,「滿面春風」、「四季紅」等作品問世,贏得當代流行歌壇『四大金剛』之一的美譽。昭和十四年(1939年),先生再度赴日,旋因二女兒過世而返台,同年八月辭去哥倫比亞唱片公司職務。翌年,自台北遷回芎林,與妻鍾有妹同時出任芎林公學校教員。先生任教芎林國小期間,教學認真負責,做事任勞任怨,對於指導學生音樂、舞蹈更是鞠躬盡瘁,力求完美。昭和十九年(1944年)因心臟病突發,逝世於竹東長春醫院,享年僅三十九歲。先生一生,執著於音樂創作,所做作品,旋律優美,感人肺腑。其在傳統音樂藝術上的成就與貢獻,令人敬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