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文
部落格全站分類:視聽娛樂
電音迴旋舞-巴汗吉與馬許提(Bahramji & Mashti)的〈奈依〉(Ney)
Intruth everything and everyone
事實上天地間萬事萬物
Is ashadow of the Beloved,
都是那「至愛」的影子
Andour seeking is His seeking
我們的探索即是祂的探索
Andour words are His words...
我們的話語即是祂的話語
Wesearch for Him here and there,
我們四處奔波尋找著祂
...whilelooking right at Him.
殊不知我們已正視著祂
Sittingby His side, we ask
我們正坐在祂的身邊請求
'OBeloved, where is the Beloved?'
噢至愛啊,祢到底躲到哪了呢?
~引自魯米(Rumi)的詩
請聽精通揚琴(Santoor)與奈依蘆笛(Ney)演奏的巴汗吉(Bahramji)與丹麥籍DJ馬許提(Mashti)等一干樂手合作的〈奈依〉(Ney),選自巴汗吉與馬許提(Bahramji & Mashti)2007年的《蘇菲行者》專輯。
巴汗吉(Bahramji)於1952年生於伊朗的庫德城市克爾曼沙赫(Kermanshah),他在13歲時學會揚琴(Santoo),開始了他的演奏生涯。當年兒時聽到古老的蘇菲(Sufi)的旋律,成為他今日創作音樂的靈感。1977年,他離開了伊朗,到印度及歐洲遊歷學習,1997年在荷蘭發行了第一張專輯《薩瑪》(Sama),2003年落腳於有著迷幻電音天堂稱號的西班牙地中海小島伊比薩(Ibiza),與許多知名DJ合作。他賦予傳統蘇菲迴旋舞音樂新的形式,將伊斯蘭教蘇菲派神秘主義詩人魯米的詩作融入樂音,創造了融合世界音樂的獨特冥想風格。
演出樂手與配器:Bahramji (ney); Bahram Pourmand (vocals, ney); DJ Ishtar (vocals); Zhubin(kamancha); Richard Ekre Suzzi (flute); Ole Theil (tabla); Bashir (percussion).Additional personnel: Mashti (keyboards).
伊斯蘭教蘇菲派神秘主義詩人梅夫拉納賈拉勒丁穆罕默德魯米(波斯語:مولانا جلال الدین محمد رومی,土耳其語:Mevlânâ Celâleddin Mehmed Rumi,1207年9月30日-1273年12月17日),他原名叫穆罕默德,通常簡稱魯米。後來被尊稱為梅夫拉納(Mevlânâ),波斯語意為領袖、大師、長老或導師。賈拉勒丁則是他的稱號,意思是宗教聖人。當時的土耳其人稱東羅馬帝國為魯姆(Rum),魯米(Rumi)的意思就是來自東羅馬帝國。
在13世紀塞爾柱帝國統治下的波斯,魯米出生於呼羅珊境內的巴爾赫(Balkh,位於今阿富汗境內),逝世於今日土耳其境內的孔亞。他一生主要以波斯語寫作,也有少量以阿拉伯語、希臘語寫出的作品。1244年,也就是魯米37歲那年,他遇見來自塔布瑞茲的一位苦行僧聖蘇汀(Shamsuddin)又稱沙姆士大不里士(Shams-e-Tabrīzī),頓時驚為知己,認為他就是神靈形象的完美化身,魯米尊其為上師,兩人在一起形影不離地生活了一、兩年,魯米因此體驗到許多神祕的事物。也把脫離紅塵的種種奇思狂想,兌現在筆端,創作出無數動人的詩篇,這段神祕的奇遇,對魯米一生影響至鉅,後來聖蘇汀一度遠離,再度出現後不久又不告而別,但魯米的思惟世界,已經因此徹底改觀,近似宗教體驗的至痛與狂喜,已經把魯米帶往另一個境界,超脫了凡世的塵俗。
魯米以這些神祕經驗為基礎,演化出兩萬五千首以上的詩篇。他的作品影響廣泛,其中最為重要的是伊斯蘭教蘇菲主義哲理訓言長篇敘事詩集《瑪斯納維》,全稱瑪斯納維•瑪納維(波斯語:مثنوی معنوی,拉丁化:Masnavi-I Ma'navi)。據傳魯米嫉妒聖蘇汀的才華,羨慕他能與真主如此親近,竟把他的心靈導師兼好友處決(一說聖蘇汀失蹤,從此音信渺然),之後他鬱鬱隱居避世,專心寫作,在這時創作了前述的傑作。他的作品於十九世紀始被引介到西方世界,被公認為世界文學中的珍貴瑰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2007年訂為「國際魯米年」,以紀念其誕生800週年。
魯米創立了蘇菲派莫拉維教派,即西方所熟知的迴旋苦行僧(Wirling Dervishes),通過詩歌、音樂和迴旋舞,引向對真主的愛、最終進入與真主合一的境界。這種精神恍惚、目睹幻象的狀態,稱為「混合境」。魯米的詩文表達了對愛人、朋友的思念、愛戀和追求,以及修道者對真主的虔誠和信仰,闡發了人神合一的蘇菲之道,隨處閃現生命智慧的靈光,表達了人類永恆不變的共同真理。
蘇菲派的音樂沒有優美的旋律、只有心靈層面的寄託,吹管樂器奈依(ney)的樂音自由自在隨著氣息的流動而流動,無止境的漂浮,演奏者吹氣演奏就像阿拉吹氣進入人體之中,使生命與主互相輝映。舞者在鼓聲中旋轉不停,鼓舞著舞者的靈魂與神感應,代表宇宙的運轉,藉此向天祈求和平、健康。
蘇菲教派祈禱時,由主祭師口中禱唸著經文,全身抖動,教友們集體跟隨主祭師所唸的經文也全身抖動,進入一種無意識的忘我境界。是一種透過歌謠和迴旋舞淨化心靈並與真主溝通的宗教儀式,在迴旋的狂喜中和真神結合。他們以「愛」為最高教義精神,宣揚容忍、諒解和啟蒙。對他和他的信徒來說,所有的宗教信仰都是鼓勵人向善,以平等的態度看待伊斯蘭教、猶太教及基督教徒,其愛好和平及充滿慈悲的教義,深深影響所有宗教及信條。
迴旋舞並非舞蹈,而是修行者與真神阿拉神秘結合的宗教儀式。舞者褪去斗篷開始原地向左旋轉,頭偏向右側(拋卻過去的自我接受阿拉新的安排),右手掌朝上(接受阿拉的賜幅),左手掌向下(將阿拉的賜幅給予世上每個人);速度慢慢加快,達到天人合一忘我境界。
參考連結:http://blog.sina.com.tw/kiddy1950/article.php?pbgid=20814&entryid=593369
http://www.cduniverse.com/productinfo.asp?pid=7390212
http://www.psyshop.com/shop/CDs/blf/blf1cd862.html
http://tw.myblog.yahoo.com/ihsien-2012/article?mid=26471
http://tw.myblog.yahoo.com/jw!IhfF2i.RGBjIVI6GGTsKcmWl/article?mid=28722
從台灣聽世界-PIXNET
django11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