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路平安》(Latcho
Drom)-12-
藍色火焰樂團(L'ensemble
Kek Lang)
演出的〈貝嘉車站舞曲〉Gili (Béga
Sitya)







在匈牙利東部鄰近羅馬尼亞的尼爾巴托(Nyírbátor)地區的一個小鎮,由家族樂團藍色火焰(L'ensemble
Kek Lang)
的團員飾演的一群吉普賽人簇擁著樂師,走到簡陋的貝嘉火車站(Béga Sitya),趁著等待迎接搭乘火車來訪親友的空檔,在鐵道邊生起了篝火。而遠處坐著一對匈牙利白人母子,母親在莫名的哭泣,小男孩則困惑地坐在一旁。小男孩按耐不住,走向吉普賽人,拉扯著吉普賽小提琴手的衣角,掏出三枚硬幣給他,小提琴手則說:「你是想用這三分硬幣聽音樂嗎?」引來這群羅姆人的笑聲。小提琴手把三枚硬幣塞回小男孩的口袋,然後奏起音樂,一群人開始歌舞,小男孩則隨著節奏扭動,哭泣的母親止住了淚水,歡樂的情緒感染了她,讓她展露笑顏。火車到站了,親友們拎著行李,還有人抱著一頭鵝下了火車,受到熱忱的歡迎。

這首歌名為〈貝嘉車站舞曲〉Gili (Béga
Sitya)
,羅曼尼語Gili意為歌曲或歌舞,在中南歐,這種形態的吉普賽歌曲被稱為凱裡馬什基迪裡(Khelemaski
Gili)
意即歡快熱情的舞蹈歌曲。導演東尼葛里夫慧眼啟用當時尚未成名的藍色火焰樂團(L'ensemble
Kek Lang)
演出這首歡樂的歌曲,搭配一把小提琴、兩支湯匙當成響板,牛奶罐當成手鼓,彈指、拍手、拍腿,用嘴巴發出頑固低音,就是一支可以讓人手舞足蹈典型鄉野吉普賽樂隊。

人們對吉普賽(羅姆)音樂的刻板印象,大概是匈牙利布達佩斯餐館中浪漫、炫技的羅姆人小提琴手,事實上這種城市街頭賣藝音樂與羅姆鄉野民間音樂與是截然不同的,而匈牙利的羅姆音樂大致就分成這兩種。西元1383年,羅姆人來到匈牙利落腳後,就開始學習匈牙利鄉間的音樂及樂器,以便於婚禮和節日受僱演奏,也因此他們學會了風笛、提琴、絞絃琴(Hurdy Gudy),而羅姆人也帶來源自西亞亞述、波斯古國的揚琴,流傳於匈牙利鄉間,並演變出現存欽巴龍(Cimbalom)揚琴的規格。匈牙利豐富的民間音樂成為羅姆人挖掘不盡的寶藏,長期下來,鄉村的羅姆音樂和匈牙利農人相差不遠,以聲樂為主,無和聲也不用複音,器樂則用於伴舞,也無所謂「羅姆(吉普賽)音階」,和所謂匈牙利風有很大差距(1)。匈牙利的羅姆人在鄉間所演唱的歌謠,有時是以極簡的樂器或以無伴奏和聲(A Capella)方式展現,伴隨手掌拍擊及牛奶罐敲打為特色,其中最特別的事由男聲吟唱高度的旋律及頑固低音,也就所謂嘴巴貝斯(mouth bass)演唱技巧,當地人稱之為pergetes,就是以唱腔模仿樂器,夾在主旋律之間,唱出即興的節奏,可謂最早的節奏口技(beat box)

羅姆人在大城市中接觸到中產及貴族階級的匈牙利人,為他們演奏流行或藝術音樂,以炫麗技巧和即興風格大受歡迎。約於十九世紀形成匈牙利餐館中羅曼尼樂隊的編制,二支小提琴、一支低音大提琴和一台欽巴龍,後來又加入單簧管。城市羅曼尼音樂的特點有:1.吉普賽音階,不過並非所有音樂作品都採用此音階。2.歌曲通常是無伴奏的單聲部形式,分為洛克迪裡(Loki Gili)抒情敘事的慢歌及凱裡馬什基迪裡(Khelemaski Gili)歡快熱情的舞蹈歌曲。3.唱歌時用真聲,重喉音,旋律中加上大量裝飾花腔與滑音,即興很強,熱情演唱時常加入叫喊聲以增加氣氛。4.城市吉普賽器樂除基於其歌曲以及匈牙利民間音樂外,亦吸納各種舞曲,如募兵舞曲、圓舞曲、波卡舞曲、查達斯舞曲(Csardas)等,賦予即興、附點、切分音,引入華彩片斷,速度由慢而快至非常快而後嘎然而止等特點,形成所謂吉普賽化的演奏風格(2)

不過羅姆鄉野與城市歌謠的分際,隨著傳播的發達以及1970年代匈牙利的民歌採集及復興運動當齊斯(Tanchaz)的風潮下,業已模糊。Tanchaz原意為舞蹈屋(Dance House),剛開始是匈牙利的一群音樂家為了繼承了佐爾坦高大宜(Zoltán Kodály,1882~1967)的理念,到匈牙利鄉間採集民間音樂,將民間跳舞樂帶到殿堂,以反抗當時已經僵化的匈牙利聲樂。慢慢的,這股運動蔚為風潮成為匈牙利民謠復興運動。許多新的民謠團體竄起,團員多半是匈牙利都會年輕人,深入鄉間採集學習古老的鄉野音樂,重新加以詮釋。




吉普賽車輪樂團(Romanyi Rota)、上路樂團(Ando Drom),黑色火燄樂團(Kalyi Jag)這三個樂團都是承繼當齊斯運動的新一波當代新匈牙利吉普賽音樂(New Hungarian
Rom Music)
代表樂隊。城市民謠一詞誕生於1960年代,意指匈牙利民謠歌者吸納西方的流行音樂元素後,所形成的新的音樂風格。這個名詞也擴展到tanchez運動裡,意指城市樂手用新的手法表現tanchez運動採集來的歌謠。至於在本片演唱〈貝嘉車站舞曲〉的藍色火焰樂團,雖未若前述三個樂團知名,但在羅馬尼亞裔的法國導演哈杜米赫羅(Radu Mihaileanu2009年執導的電影《交響人生》(The Concert /
Le concert)
中又大大露臉,該片原聲帶第三首Nani Nani就是由藍色火焰樂團演唱。








1: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頁781,錦繡出版公司。




2:韓國鐄,《韓國鐄音樂文集()》,頁63,樂韻出版社,1995

參考連結:


Kalyi Jag Homepage

世界音樂之旅---匈牙利(中歐篇) –何穎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jango11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