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被遺忘的聲音5 – 已故周裕豐牧師的詩歌(上)
溪頭情歌 [←下載試聽]
Am C Am C
風輕吹的一個黃昏 紅紅的一輪夕陽
Am Dm Dm G7 C
潺潺的一條流水 有隻鳥兒在樹上歌啼
C Am Dm G7
我遙望遠方的時候 美麗溪頭是我故鄉
F C Dm G7 C
我永遠不會忘記 使我難以忘懷的地方
觀賞了公視「舞動山海的旋律」關於現代山地歌謠的一系列紀錄片(山地歌流浪到台北、讚美上帝山地歌、當山地歌遇到了救國團…),憶起當年在營隊流傳的團康山地歌謠,也喚起腦海中熟悉的歌謠樂聲。
在「舞動山海的旋律」系列紀錄片以及江冠明先生的大作「動盪時代的歌聲」當中,對許多營隊山地歌謠的來龍去脈作了考證,卻未提及這首「溪頭情歌」,就我記憶所及,溪頭情歌的作者應是周裕豐牧師(因為當年搬家一箱的歌本弄丟了,已無法考證)。故周裕豐牧師是花蓮TARUKU族的牧師,以其音樂天份為主見證了許多感動的詩歌,也為這塊土地留傳了以其母語或國語創作的優美樂曲,至於溪頭情歌是如何在營隊間流傳的則仍是待解之謎。
對我這個不識鄉愁的台北囝仔而言,「溪頭情歌」不僅是社團活動中傳唱的一首歌,更是寒暑假室友人去樓空時,抱著吉他、獨坐窗台,必定彈唱至潸然淚下的歌曲。
周裕豐牧師他最廣為人知的創作就是「神秘谷之聲」這首歌。我第一次聽到「神秘谷之聲」是在大一上第一次班遊,於一位女同學的天母別墅中,聽聞這位葉姓女同學的鋼琴彈唱,其後每次在團契或社團活動中聽到這首歌,腦海中總浮現葉姓女同學的鋼琴彈唱時純潔的音像。
神秘谷之聲 [←下載試聽] (上智歌輯)
神秘谷之聲 [←點選試聽] (花蓮靈糧堂一對太魯閣族夫妻彈唱)
在那遙遠美麗的山谷裡 那是我的故鄉
從那山間陣陣飄送過來美妙的歌聲
穿過森林和那山谷 也迴響在山徑
谷中聲音 縈繞耳邊使我懷念神秘谷
在那遙遠美麗的山谷裡 那是我的故鄉
記得童年我們常遨遊在山澗溪谷中
山光依稀景如昨那 舊夢隨風飄走
青山悠悠 水聲長流美好神秘谷風光
據說早期五燈獎溫梅桂、張秀美就是周裕豐牧師所訓練才五度五關的,她們也唱紅了周裕豐牧師所寫的「神秘谷之聲」。關於故周裕豐牧師的生平,將於下集再敘。
關於神秘谷
「神秘谷」位於太魯閣天祥下的山谷,谷底「砂卡礑溪」溪水清澈,上游處是一個太魯閣族部落。日據時期,日本人為了建造立霧電廠,從砂卡礑溪沿岸的岩壁上,開鑿出一條長達四點四公里長,一公尺寬的步道,步道原名「神秘谷步道」,於民國90年改回泰雅族慣稱的「sgadan」,意為「臼齒」;沿線解說牌示亦加註泰雅族拼音,內容介紹本區住民山居生活的智慧,除了天然的景致更可體驗本地原住民的人文生活。砂卡礑步道沿砂卡礑溪北行,沿途鬱閉陰涼,動植物資源豐富,尤其大理岩褶皺變化彷彿石刻壁畫,峽谷景觀及水石之美引人入勝。本步道修築於峭壁之上,仰望可見峽谷之峻,俯視可見水與石的依戀,加上風聲、鳥叫、蟬鳴及偶而傳來台灣獼猴的呼嘯聲,真可謂是大自然的交響樂章。(引自 花蓮縣觀光資訊網 砂卡礑步道)
後記:
誰想得到
「溪頭情歌」和「神秘谷之聲」以及眾多的原民歌謠(林班歌)
透過救國團這個精心為政治服務的組織
在反共救國營隊的團康活動裏
當時的年輕人經由山地歌謠和台灣本土文化產生了連結
如果沒有救國團
這些原民歌謠
當然也會自行找到適當的出口
只不過藉由救國團這個通路
放大了這些歌謠在年輕族群間的影響力
在風花雪月情愛頌歌中
鄉土與中土的擺蕩
未曾停歇
歌謠一直被政治利用
但歌謠本身質樸動人的反噬力量
卻千古不變
參考連結:
溪頭情歌簡譜 http://www.owl.org.tw/modules/debaser/singlefile.php?id=107
http://www.zhps.tp.edu.tw/scout/scoutson/ctsong.mp3
http://blog.pixnet.net/llcnk/post/7771059
http://www.wretch.cc/blog/pcsh210353&article_id=11636833
動盪時代的歌聲 作者/江冠明 2002-01-21台灣新聞報西子灣副刊
http://www.pau-dull.com/comment020121.htm
溫梅桂&張秀美 海山唱片官網
http://www.haishan-record.com.tw/shop/product_info.php?cPath=2_80&products_id=191
花蓮縣觀光資訊網 砂卡礑步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