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世界童謠賞析─台語童謠(台灣囝仔歌)之學習單2 年班號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閩南語童謠的創意


在「白鷺鷥」這一首童謠中,看到白鷺鷥啄食就聯想到牠揀到一仙錢,看到鯽仔魚活潑鮮跳,就說牠要娶某,看到蚱蜢令公雞無所適從,就聯想到少女逗樂老不修,看到新娘風風光光就聯想到她褲底破一孔有多麼的「脫線」,而看到螢火虫就想到燈籠,看到青蛙就想到敲大鼓,看到青蜓就想到撐大旗的。看到紅番鴨就說牠用指甲花染過了


有兩首恫嚇小孩子不要吵的童謠,其中一首是「虎姑婆」,告誡小孩不要吵,若出聲太大,虎姑婆會來吃掉他。另一首是「愛哭神」,威嚇小孩如果再哭,就用門外一頂轎子,抬去吃屎喝尿。當然這些童謠有的被改編了,有的被割捨了,也有的表達唸唱者的苦口婆心──不要再哭鬧,媽媽要抽身去工作或者要休息了。


小孩子,尤其是嬰兒,大部分不愛洗澡,原因是怕水、怕冷。許多不夠細膩的母親驟然將嬰兒放進浴盆中,往往驚嚇得嬰兒哭叫。有一首念謠是這樣的:「一、二、三、四,囝仔袒裼(脫衫)無代誌(沒事),土地公伯來保佑…」母親一面唸,一面用手沾水輕拍嬰兒的前胸或後背,然後才將嬰兒放入浴缸中。這一方面減緩了動作,並且在溫柔的唸謠中,嬰兒的恐懼心理被轉移。更重要的一點,是心理學上的制約反應,嗣後,嬰兒聽到這首唸謠,會主動去親近水,不怕洗澡。


在傳統的禮俗中,用手指長輩是不禮貌的事(以手指物、指地是習慣用法,但用手指人有頤指氣使的感覺)。於是有了這樣一首唸謠:「月娘娘、月弟弟、你是兄、我是弟,是阮無小心用手指,請你千萬莫生氣,不倘(不要)舉刀割阮雙耳邊。」這首唸謠意思是告誡小孩子不要用手指月亮,那是不禮貌的事,表面上看來有點威脅和迷信,實際上就是養成小孩子,不要隨便用手指神明、長輩。養成習慣後,就成為懂事而虔敬的人。


一放雞 二放鴨 三分開 四相打 五搭胸 六拍手


七圓纏 八摸鼻 九咬耳 十拾起 十一坐金交椅


這是一首遊戲的童謠。玩法是拿三個小石子或小沙包在手中,一面唸、一面玩。


一 一個石子往上拋,一個放在地上(或桌上)。


二 一個石子往上拋,另一個也放在地上。


三 石子往上拋,用手把地上的兩個石子分開。


四 石子往上拋,用手把分開的石子撥在一起。


五 石子往上拋,單手在胸前拍一下。


六 石子往上拋,兩手拍掌。


七 石子往上拋,兩手在胸前打圈兒。


八 石子往上拋,單手摸鼻子。


九 石子往上拋,單手在耳朵上捏一下,做咬狀。


十 石子往上拋,把所有的小石子全都抓起來。


十一 把小石子往上拋,然後用手背去接;再往上拋,並迅速用手掌去接,接一個算一斤。


在音樂上,則自光復以後,用心採擷者有徐瀛濤、史惟亮、許常惠、黃哲永、馮輝岳、謝武彰、施福珍、簡上仁、鄭恒隆等人。徐瀛濤以諺語為主;史惟亮以原住民音樂為主;許常惠以研究恒春民謠(尤其陳達作品)最為著名;黃哲永是傳統民間唸謠;馮輝岳側重在客家童謠及民謠;謝武彰是研究傳統童謠;施福珍是採擷、整編及創作;簡上仁及鄭恒隆以台灣民謠為主, 簡上仁 先生出生於嘉義鄉間,從初中到大學都是校園內外歌唱最熱心的推動者。他雖非音樂科班出身,卻很熱衷於台灣歌曲的研究。從演唱、演奏、作曲到編曲,從蒐集民歌資料,進而整理研究;大學財稅系畢業的他,在台灣通俗與民俗歌曲上所下的工夫已接近民族音樂學的研究範圍。


假如要說台灣創作童謠明顯的起跑點,那應該要追溯到民國五十三年(西元1964年),當年施福珍先生在員林家商擔任音樂老師,暑假的午後,他的午睡被幾名頑皮小孩子吵醒了,原來夏日炎炎把柏油路晒融了,赤腳粘到了腳:「點仔膠,粘到腳」。這樣一句輕鬆而押韻的童語,使他靈感大發,五分鍾以內,他完成了堪稱為閩南語童謠文藝復興之作───「點仔膠」。那天之後,他開始留意當時自立晚報刊載的吳瀛濤先生所寫的「台灣諺語與俗謠」專欄。施先生他蒐集、他編曲,一首首藉傳統唸謠而改編的閩南語童謠出現了,這些童謠並沒有在學校中教唱,卻在童子軍、救國團等社團中散播開來。為此,他遭到校方責問,因此而辭去了教職,他的後半生以改編、創作、教唱、推廣閩南語童謠為職志。簡上仁先生說:「他被大家尊稱為台灣童謠的園丁。」


閩南語童謠創作應注意的重點


1.要深切了解閩南語。2.善用俗諺及俚語。3.簡短、順口。4.豐富的想像力。5.生活周遭的題材(符合現代的題材)。6.要有押韻。7.要有教育意義。8.作曲時注意原來閩南語的高低八音,以免唱出來是其他的意思。9.兒童的演唱技巧有限,不要高於八度音也不要低於八度音。10.避免生澀的詞彙。


天黑黑」趣味多!


一般認為「天黑黑」為台灣北部童謠,其發源地為細雨不斷的金
瓜石,歌詞中述說著阿公阿媽為了泥鰍要煮鹹還是煮淡而吵的不可開交,甚至打破鍋鼎,這表達了農民豐富的想像力和樂觀逗趣的個性
其實我們哼唱的是鄉土民謠專家林福裕先生依據傳統
唸謠的語韻編寫而成的旋律,並由「幸福合唱團」首唱,也錄製成唱片,而流唱於民間。當月銷 23 萬張的大賣之際,也引起警總的側目, 3 度約談的理由是:「目前政府勵精圖治,反攻大陸在望,政治清明,怎麼可以說天黑黑呢?把動機給自白清楚吧!」


「天黑黑」傳唱很廣,在傳統閩南語童謠中的數量僅次於「搖籃歌」,其原因及特色如下:


一、唸謠可能是由中國傳來,隨著先民來台的腳步而流傳於台灣各地。


二、天黑黑,也有人寫成天烏烏,其實天烏烏似乎更傳神,「烏」有烏雲密佈之意,而「天黑」則是天色已晚。


三、「天黑黑」這首童謠,充分發揮水族動物特性,是一首教導孩童認識鄉土動物的好教材。


四、天黑黑唸謠有各種不同版本,長短亦不一,但曲子是林福地先生的創作。


五、台灣的氣候瞬間萬變,天黑黑的情形經常發生,而天黑黑時,某些田間作業必須放下,與農家營生有密切關連,所以傳唱很廣(台灣俚語:春天後母臉,也有同樣意思)。


六、在放下主要農事中,農民以樂觀的心態巡水路時挖到一條鯽魚或烏鰡,何嘗不是塞翁失馬的情結。


七、天黑黑下雨了,大雨會不會沖毀了灌溉的水圳而淹沒稻作,那分憂心是存在的,也可見農民的勤勞。


「正月正」的童謠中台灣各地的特產及民俗


一、正月正,請子婿入大廳:女婿是客人,回娘家時要好好款待他,對他客氣,其實就是希望女兒在婆家受到尊重。


二、二月二,謝土地:台灣有飼豬公之習俗,祭祀用的豬公生活得比人還好:餵食、翻身、掛蚊帳,甚至於按摩及無微不至地伺候,無非希望長到超過 一千公斤 以上,奪得錦標,表示對神明之敬意。


三、五月五,龍船鼓水裡渡:端午龍舟賽是漢民族的傳統習俗,台灣有許多龍舟競渡之著名地區如:宜蘭雙龍村、台南運河、高雄愛河、嘉義東石港、台北淡水河等等。


四、九月九風吹滿天哮:九月裡開始風起,最著名的是新竹地區的九降風。所謂蘭陽雨、新竹風。但新竹風也有益處,它吹乾了柿子,製造出新竹客家族群的柿餅。


童謠傳承、從小扎根,童謠推廣、創意加分


作為佐食調劑,倒也成效卓著。


1.在學校一角,佈置了鄉土文化活教材。


2.在朝會中教唱在地的閩南語童謠、教導孩童帶動唱。


3.在美術課,教導學生利用童謠詞意創作畫境,然後評選後公布在走廊上。


4.在樓梯扶手中遍貼唸謠及台灣諺語,學生上下樓時想不看到都困難。


5.佈置一個遊戲空間,鼓勵學生在遊戲時學唱童謠。


6.在正常上課及遊戲的教學中,也不時插入閩南語童謠。


7.在兒童享用營養午餐時,播放閩南語童謠。


8.把童謠擴充為舞蹈、歌劇、遊戲及壯觀的合唱團。


9.學校每年固定有閩南語童謠的班級比賽。


參考書目:


1.洪惟仁著:台灣囝仔歌,臺語文摘出版社,民國82年。


2.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鄉土教學研究中心編:台灣鄉土音樂研習論文集,民國898月。


3.施福珍著:台灣囝仔歌研究,演講稿,民國897月。


4.林珀姬、吳榮順著:福佬民歌,高雄縣立文化中心,民國888月。


5.馮輝岳著,台灣童謠大家唸,武陵出版社,民國879月。


6.台灣童謠http://www.taiwan123.com.tw/local/childsong.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jango11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