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馴熊師(Ursari)之歌1-古老又新奇的獨特樂聲


 


Ursari這個字眼是吉普賽人借自羅馬尼亞語的Urs(熊)[i],意為專門訓練熊的人,也就是馴熊師,馴熊師的後代也自稱為Ursari,他們是種姓制度(caste)中最為低下且備遭鄙視的階級。


羅馬尼亞著名吉普賽樂團Taraf de Haidouks (馬雅唱片譯為綠林好漢樂團)的經紀人Michel Winter,有一天他前往綠林好漢樂團的家鄉Clejani,途中遇到一群馴熊師的後人(Ursari)圍坐在家門前,唱歌、拍打,樂得很。數個小時後,他回程經過同一個地方,發現這些Ursari還在唱歌。後來,Michel Winter便在替綠林好漢樂團錄音時,把這群馴熊師後人帶進錄音室,留下這麼一段歡唱的錄音「馴熊師的霍拉舞曲(Hora ca la ursari)」,收錄在Taraf de Haidouks的第三張專輯Dumbala Dumba/ CramWorld(1998)中。


Ursari的音樂十分原始,它可以追溯到十三世紀蒙古人、韃靼人進入古羅馬尼亞的時期,而這一音樂也是由此流傳起來的,另有一說認為是起源於十六世紀印度宮廷表演的大熊舞蹈,當時馴熊表演就已採用鼓聲來指揮。


目前發現最早的吉普賽奴隸交易紀錄,發生在西元1385年的羅馬尼亞,也就是說至少在十四世紀時羅姆(吉普賽)人已來到羅馬尼亞。依照羅姆人的遷徙路線,筆者認為馴熊師這古老的行業,仍應以隨著羅姆人的遷徙從印度向外傳播開來的可能性最高。


馴熊師後人拿破崙(Napoleon)及其朋友們,居住在布加勒斯特西南方40公里小城Clejani隔鄰的Teleorman 郡Gratia村落。他們幾乎已不靠馴熊維生,也非專業樂師,生活貧困,甚至連舉行生命中重要的儀式時也請不起樂隊,但卻將祖傳的馴熊音樂發揚光大。所謂馴熊音樂就是指馴熊過程中吆喝擊掌、用身體各部位發出聲響(手、腳、口)、敲打克難樂器(桶子、椅子、湯匙)、製造出動人節奏[ii]。他們隨地圍成圓圈,手舞足蹈,不僅自娛娛人,也傳承了這種古老又新奇的獨特樂聲。


 


延伸聆聽:馴熊師拿破崙(Napoleon)及其朋友們


Roma Napoleon Constantin /Gypsy Song for Listening/Roma & Gypsy Music from Village of Gratia, Teleorman  / Ethnophonie (2004)


Roma Napoleon Constantin/Suite of 'Spanish' Gypsy Dance Tunes/Roma & Gypsy Music from Village of Gratia, Teleorman / Ethnophonie (2004)


取自 WFMU 91.1 fm 90.1 fm  Playlist for Maria Levitsky - January 3, 2007 Romanian Gypsy Folk Fiddle and Dance-Back from a trip to Romania with some tunes to share.


請先從第43分鐘開始聆聽。


Suite of 'Spanish' Gypsy Dance Tunes 就是加長版的馴熊師的霍拉舞曲(Hora ca la ursari)


附記:因 Napoleon已不再馴熊,就以Ursari Rom and his trained bear的照片權充,右邊的照片則是馴熊師音樂傳人NapoleonTamamgoClassic和專業樂師所組成The Shukar Collective2006年出版的唱片封面,封面為Tamamgo抽煙的尊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jango11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