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家來唱童謠5-「男兒第一志氣高」


『男兒第一志氣高,年紀不妨小。哥哥弟弟手相招,來做兵隊操。


兵官拿著指揮刀,小兵放槍炮。龍旗一面飄飄,銅鼓咚咚咚咚敲。


一操再操日日操,操到身體好。將來打仗立功勞,男兒志氣高。』


男兒第一志氣高,詞:沈心工,曲:鈴木米次郎


第一首學堂樂歌「男兒第一志氣高」


據錢仁康先生考證,中國的第一首學堂樂歌[I]是編作於1902年(光緒28)的《男兒第一志氣高》[II]。這歌原名《體操》由「學堂樂歌之父」沈心工先生填詞,曲子則套用自日本人鈴木米次郎的作品〈手戲〉[III]


沈心工1870年出生,原名沈慶鴻,字叔逵,筆名心工。年輕時的他曾受到民族傳統音樂的薰陶,學會吹簫、笛,拉胡琴,唱昆曲;後來在約翰書院時更接觸到西洋音樂知識。1890年,沈心工二十歲時考中了秀才,1897年投考南洋公學師範班,立志辦教育,以教育救國。他很早就體認到音樂能幫助兒童培養美感、陶冶性情。沈氏因此在1902年自費東渡日本考察進修,在留日學生中組織「音樂講習會」,邀請日本的音樂教育家鈴木米次郎講學。這也是鈴木米次郎的作品〈手戲〉,會化身為中國最早的學校歌曲《男兒第一志氣高》的原因,這首歌也是沈心工的處女作。沈氏於1903年回到中國,在南洋公學附小任教師、創設民國政府最早的「唱歌」課,1904年,沈心工把此歌收入自編的《學校唱歌集》,這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學校音樂教材,出版後,此歌不脛而走,家喻戶曉[IV],開啟以日本學校歌曲為藍本的學堂樂歌活動,更吹起了現代中國音樂教育的先鋒號角[V]。1911年起,沈氏出任南洋公學附小校長達24年之久,終身致力於學校音樂教育。一生作有樂歌180餘首。


男兒第一志氣高 演唱:銀河少年合唱團


 


男兒化身「共和國民」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第二年,滿清皇帝溥儀宣佈退位,新的國民政府成立。隨后,國民政府陸續改定學製,徹底廢除科舉制度,明確規定了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體制,承認女子接受教育的權利。1912年,無錫的華航琛仿照沈心工《男兒第一志氣高》的曲子,填寫了《共和國民》的歌詞,歌頌新時代的來臨。
共和國民-詞:華航琛 演唱:銀河少年合唱團


『國民第一資格高,年紀無老小,講求學問不辭勞,知識開通早。


敦品勵行重節操,道德真緊要。體育功夫深造,體健身強腦力好。


共和程度一齊到,全球人稱道。二十世紀我同胞,國民資格高。』


後記:


1.「男兒第一志氣高」及「手戲」歌譜請參見姚大鈞老師的評論:


( ( ( 潛艇日誌 ) ) ) " Blog Archive " 「男兒第一志氣高」???


2. 首次聆聽中國的第一首學堂樂歌《男兒第一志氣高》後,腦海中就浮現起


  白景山創作的《只要我長大》,不同的時空,類似的情節,國家至上,軍國主義的年代,連童謠都要為政治服務。拋開政治正不正確,還是得回歸歌曲帶給個人的聆賞經驗及喚起的記憶景象,歷史在歌聲中得到見證。中國有沈心工的《學校唱歌集》、錢仁康的《學堂樂歌考源》,咱台灣有呂泉生的《新選歌謠》、劉美蓮的《台灣兒歌與民謠之旅》,帶領我們一起追尋這些學堂樂歌、兒歌童謠的根源。


 


參考資料:


1.學堂樂歌:百年前的校園歌曲(記者陳一鳴)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ri.cn/3601/2005/03/28/342@495007.htm


2.中華文化信息網-音樂教育家沈心工


http://big5.ccnt.com.cn/show/zhonghuayf/tianlaichzzh/tianlai-16.htm


3.《啟蒙年代的歌聲》17集的紀錄片,由李太山編導,於中國中央電視台「見證」節目播出。前溯那個大師輩出的年代,當沈從文還叫沈岳煥的時候,當胡適胡洪骍的時候,當冰心還叫謝婉瑩的時候,當凌叔華還叫凌瑞棠的時候,當丁玲還叫蔣冰之的時候,當吳宓還叫吳陀曼的時候,當鄒韜奮還叫鄒恩潤的時候,當曹禺還叫萬家寶的時候,當茅盾還叫沈德鴻的時候,當沙汀還叫楊朝熙的時候,當郭沫若還叫郭開貞的時候……他們童年時學的歌,唱的歌,接受的教育。
4.沈心工簡介 請參閱 中國大百科智慧藏








註:


[I] 所謂學堂樂歌,指的是清末民初的學校歌曲。其特點大致有選曲填詞、文白兼用、以西洋模式為主的音樂風格。簡言之,就是學校歌曲,或謂兒童歌曲。




[II]《學堂樂歌考源》錢仁康著,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本書收錄學堂樂歌392首,為錢氏從1981年開始研究學堂樂歌,歷經20餘年的心血結晶。




[III]《手戲》收錄在鈴木米次郎於1900年出版的《日本遊戲唱歌》中。手戲即體操(兵操),該曲歌詞中亦有「年紀雖小志氣高,列隊做兵操」的描述。唯從幼教而言,手戲不只是做操而已,還包含手指搖,帶動唱等音律活動,應更接近所謂的唱遊。




[IV] 1906年,李叔同在《昨非小錄》一文中描摹了《男兒第一志氣高》的流行盛況:「學唱歌者音階半通,即高唱《男兒第一志氣高》之歌;學風琴者手法未諳,即手揮‘5566553’之曲。」




[V] 1902(光緒28),清政府頒布《欽定學堂章程》,確定新興學堂開設樂歌一科。1903年頒布的《重訂學堂章程初級師範學堂課程規定》中,音樂又被列為必設課程之一。1909年,《修正初等小學課程》進一步規定,凡初等小學堂中必開設樂歌課,高等小學堂中需增設樂歌課。學堂樂歌被認為是中國現代音樂教育的開端,也是中國現代教育的開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jango11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